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职业教育的稀缺资源

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 2020-11-02 18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职业教育的稀缺资源

     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战略合作的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在本届太和论坛中,首次增设了教育文化分论坛,通过以“5G时代”为切入点,探讨职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论坛间隙,每经记者专访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深人士,陈李翔就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给出了自身的观察和思考。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全国组建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建1400个职教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就培训谁来说,职业教育其实覆盖的领域非常广,不过在***需要培训的人群上仍有所侧重。对于当下职业教育首先侧重的两大人群,陈李翔解释到:“需要提升工作能力的企业职工和面临转岗转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面临的******问题就是适应变化,产业升级的变化、技术进步的变化、岗位转换的变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产业升级的关键是人才。”陈李翔告诉每经记者,央企普遍对职业培训比较重视,他们的薪酬体系通常与技术水平和业绩贡献是直接挂钩的。而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民营企业,也开始重视职业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19年以来国家、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愈发重视,资本市场也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的职业教育领域。
    不过,在陈李翔看来,资本市场看好的职业教育,通常是能够快速形成规模的培训市场。“目前,资本市场并不热衷于举办中、高等职业院校,可能是因为投资周期过长、投入成本过高,而收益并不清晰。新的投资热点正在转向第三方课程服务机构以及产教融合型培训平台。”
陈李翔认为当下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一方面是企业与院校的融合性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是教学、教师和教材上实现校企共同参与。”
职业教育稀缺的依然是“师傅”和“工作”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方案》明确,将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 亿元,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针对大规模职业教育培训需求,陈李翔指出,在企业这一关键培训实施主体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企业该如何在工作中创造有效进行培训的方法和途径,二是企业该如何在工作训练中基础有效地发展员工的核心素养,以应对不断产生的新变化。
    此外,陈李翔认为,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稀缺资源依然是“师傅”和“工作”。不过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陈李翔指出,新的学习技术也将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的途径和形式。
    他举例到,比如通过“互联网+”以及“1+X”等学习模式的变革,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服务;通过智能技术,将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场景与院校的学习场景同步,实现工作过程数字化,将“师傅”和“师傅的工作”在学习场景中形成数字孪生系统。这些创新正在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提升职业教育的效率。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直接相联的敏捷化学习,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直接相联的个人化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直接相联的过程化,正在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
    对于未来的职业教育转型,陈李翔给出了两大方向:一是应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工学一体;二是应该面向紧缺职业,紧跟技术变革,坚持德技双修,有效促进**。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四川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主题论坛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资讯

上一条: 四川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主题论坛 下一条: 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网友评论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