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2021-03-18 439
大家在学习了很多初一语文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中的知识后要及时的进行课下练习巩固,这样才能够彻底掌握住这些内容,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课《风筝》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掌握语文知识有帮助。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憔悴( )( ) 诀别( ) 什物( )
虐杀( ) 恍然( ) 荡漾( )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
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
⑶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
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 (体裁),选自散文集。
9.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要求:补写一句话;含蓄、简练。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地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象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已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们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
10.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悲哀”是因为,这句话是结构上的作用是。
1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12.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的精神。
14.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15.“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而且指。
16.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17.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二)
我以为放风筝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人生在世上,局促在一个小圈圈里,大概没有不想偶然远走高飞一下的。出门旅行,游山逛水,是一个办法,然亦不可常得。放风筝时,手牵着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然后停在高空,这时节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瞰尘寰,怡然自得。我想这也许是自己想飞而不可得,一种变相的自我满足罢。春天的午后,看着天空飘着别人家放起的风筝,虽然也觉得很好玩,终不若自己手里牵着线较为亲切,那风筝就好像是载着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真是的,在把风筝收回来的时候,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是游罢归来,虽然不是扫兴,至少也是尽兴之后的那种疲惫状态,懒洋洋的,无话可说,从天上又回到了人间。
放风筝还可以“送幡”(俗呼为“送饭儿”)。用铁丝圈套在风筝线上,圈上附一长纸条,在放线的时候丝圈和长纸条便被风吹得慢慢地滑上天去,纸幡在天空飞荡,直到抵达风筝脚下为止。在夜间还可以把一盏一盏的小红灯笼送上去,黑暗中不见风筝,只见红灯朵朵在天上游来游去。
放风筝有时也需要一点点技巧。最重要的是在放线松弛之间要控制得宜。风太劲,风筝陡然向高处跃起,左右摇晃,把线拉得绷紧,这时节一不小心风筝便会倒栽下去。栽下去不要慌,赶快把线一松,它立刻又会浮起,有时候风筝已落到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可以把它挽救起来,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放松一步,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放风筝亦一例也。技术差的人,看见风筝要栽筋斗,便急忙往回收,反而加强其危险性,以致于不可收拾。风筝落在树梢也不要紧,这时节也要把线放松,乘风势轻轻一扯便会升起,性急的人用力拉,便愈纠缠不清,直到把风筝扯碎为止。在风力弱的时候,风筝自然要下降,线成兜形,便要频频扯抖,尽量放线,然后再及时收回,一松一紧,风筝可以维持于不坠。
⑴好斗是人的一种本能。⑵放风筝也可表现出战斗精神。⑶发现邻近有风筝飘起,如果位置方向适宜,便可进行争斗。⑷法子是设法把自己的风筝放在对方的线兜之下,然后猛然收线,风筝陡的直线上升,势必与对方的线兜交缠在一起,两只风筝都摇摇欲坠,双方都急于向回扯线,这时候就要看谁的线粗,谁的手快,谁的地势优了。⑸优胜的一方面可以扯回自己的风筝,外加一支俘虏,可能还有一段的线。⑹我在一季之中,时常可以俘获四五只风筝,把俘获的风筝放起,心里特别高兴,好像是在炫耀自己的胜利品。⑺可是有时候战斗失利,自己的风筝被俘,过一两天看见自己的风筝在天空飘荡,那便又是一种滋味了。⑻这种争斗并无伤于睦邻之道。⑼这是一种游戏,不发生侵犯领空的问题,并且风筝也只好玩一季,没有人肯玩隔年的风筝。
18、抄出能概括这四段文字内容的中心句。
19、第2段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20、第3段中,作者从放风筝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段中文字回答)
21、概括第4段的⑶⑷⑸句每句话的内容,并用3个字的动宾短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
第⑶句:
第⑷句:
第⑸句:
这三句话的内容可概括为:。
22、仔细揣摩第4段的⑻⑼两句的意思,简略说说这两句话间的内容联系。
(三)
废墟上的花朵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
然而新路却久久没能开工,旧楼房的废墟晾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到了这里,他们发现,有这一片多年来未见天日 的旧地基上,这些日子里因为接触了春天的阳光雨露,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
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都是英国从来没有见过的,它们通常只生长有地中海沿岸的国家。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
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了阳光,就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其实,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一个人,不管他经历了多少苦难,一旦爱的阳光照耀在他的身上,他便能治愈创伤,便能重新获得希望,便能萌生新的生机,哪怕是有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能够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
23、在下面各个字的后面加上拼音。
废墟( ) 恶劣( ) 萌生( ) 治愈( )
24、解释下列两个词。
废墟:
生机:
25、细读全文了解花草种子的来历及恢复生机的经过。
①它们通常只生长在。
②它们是由人,进功时带来的。
③它们在的一处废墟上又恢复了生机。
26、用“一旦……就……”的句式造一个句子。
27、认真体会文章结尾一段的含义。
《风筝》答案
1.略 2.⑴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⑵形容猛然醒悟过来。⑶这里是费尽心思的意思。
3.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4.反映鲁迅先生知错必改,充满自省精神。
5.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6.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7.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
8.散文、《野草》
9.补写一句结局部分,只要表达王厂长下台,用语含蓄即可。
10.“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引出下文
11.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有风筝的故乡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12.鲁迅把对弟弟的压制写得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13.善于自责
14.“我”要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15.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当时的天气;心头的悲凉
16.略 17.略
18、我以为放风筝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
19、答案:叙述、说明、描写
20、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放松一步,往往可以化险为夷。
21、争斗的条件(时机)、争斗的方法(经过)、争斗的优胜者的收获、斗风筝
22、第⑻句讲争斗风筝不会伤害睦邻关系,第⑼句讲争斗风筝无伤睦领关系的原因,两句间是被解释与解释的关系。
23、略
24、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生机:生存的机会;生命力。
25、①地中海沿岸的国家。②古罗马。③英国伦敦。
26、略 27、略
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课《风筝》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利用好上面的内容,从而取的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春》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风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题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初一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后练习题 下一条: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风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