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水葫芦之灾阅读答案

学习资料 2021-03-18 410

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要想解答好阅读理解必须在课下多做练习,在做完阅读练习之后要认真核对答案,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中考语文试题-水葫芦之灾阅读答案,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中考语文阅读水平。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雏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根据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3分)

2.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2分)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地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观赏性强。

C.起码经过20年,才能繁衍出吃光水葫芦的100亿只象鼻虫。

D.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重灾区。

4.“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3分)

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损失。

答案:

1.外表美、繁殖快、养分低

2.水葫芦影晌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销毁难,难以根冶。

3.D.

4.外来植物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

人造石油新设想

①石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而且也是工业中化工产品(如塑料等)的重要原料。但地球上石油的含量毕竟有限,科学家们预测,到2l世纪末,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可能会被开采殆尽。因此,寻找石油替代品已是大势所趋,这就提出了生产“人造石油”来替代原始石油的问题。

人造石油

②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要生产出石油代用品来,其中的成分就必须以碳和氢为主。大家知道,煤作为一种燃料,也是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其中也含有氢,但氧的含量却远远低于石油。由于煤在地球上的储量比石油大得多,因此有些科学家设想,将煤加上氢,并使其中氢的含量增加,当煤中的碳氢比例接近石油时,煤炭也就被液化成为人造石油了。这一设想不仅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在实践中也已经完全能够做到。通常的办法是在煤中加氢之后再加上高压,这叫直接液化石油。还有一种办法是先将煤气化产生合成气体(主要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再进一步将合成气体液化成液体燃料或化工产品,这叫间接液化。

③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用间接液化技术生产出烃类燃料、有机合成原料(如乙烯、丁烯及蜡类等)和富氢化合物,实现了煤的综合利用。而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都采用直接液化技术。我国已建成有世界水平的液化实验室,并准备在山东衮州煤矿用煤进行液化生产人造石油的实际应用。

A

④我们知道,石油是深埋地下的古代动植物尸体,在地下的压力环境下,通过细菌转化产生的。于是,有些科学家便“异想天开”:能不能让细菌帮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涓涓的石油呢?

⑤其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魏曼教授很早就发现了几种能够“制造石油”的细菌。这些微生物的组织结构中,几乎80%是含油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它们很像一个个塑料口袋,里面装满了油。魏曼把这类微生物放在一起,用二氧化碳喂养,就组成一个“微生物产油刚”,结果在实验室里制造出4千克油,这种油很像柴油。

⑥这类微生物体内的油是哪儿来的呢?原来不少微生物不仅会“吃”碳氢化合物,而且还有“积存”碳氢化合物的本领。比如,有一种叫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它能够产生类似于碳氢化合物的霉菌酸,像酿酒、制酱那样,经过酶的催化作用聚合到一起,就得到了一种真正的菌造石油。根据这个原理,建造一个人工湖,把微生物“放养”到水里,在水里溶解足够的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食物”。它们敝开肚皮,甩开腮帮,狼吞虎咽,大吃特吃,用不了多久,微生物便成千成万倍地繁殖,培养出来的微生物,可以用过滤器收集,然后送到专门的工厂里去“炼油”。

B

⑦众所周知,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可是现在却可以通过人工种植的方法生产石油。

⑧原来,在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存在一种生物石油资源。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著名化学家卡尔文教授70年代首次在巴西的热带森林中发现一种香胶树,这种树每棵在半年之内可分泌出20—30公升的胶汁,其化学成分同石油相似,不必经任何提炼,即可当作柴油使用。科学家们在澳大利亚北部也发现了两种可以提取石油的多年生野草——桉叶藤和牛角瓜。这些野草生长速度极快,每周长30厘米,如果人工栽培它,每年可以收割几次。科学家们用溶解法从这两种野草的茎叶中提炼出一种白色汁液,然后再从中制取石油。在美国加州农场中也发现一种分布极广的被称作“黄鼠草”的野草,经科学家试验研究,每公顷野草可提炼1000公升的石油,人工栽培的杂交黄鼠草,每公顷可出油3000公升。我国科学家在海南岛也发现了类似的产油树。

⑨与其他能源相比,生物石油资源除具有可再生的优点外,最大的优点就是几乎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种植开发这种能源,那么对于缓解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将起到重要作用。

1.作者在文中说明了三种“人造石油”的方案,请根据第一种方案小标题的示例,分别给第二、第三种方案拟一个恰当的四字小标题。(4分)

A: B:

2.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石油资源会被开采殆尽。

B.人造石油就是以煤为原料,加上氢直接或间接液化出石油。

C.利用细菌可以帮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大规模地制造出石油。

D.野生的“黄鼠草”比人工栽培的杂交黄鼠草能够多提炼出石油。

3.下面一段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该放在哪一段和哪一段之间,说说你的理由。(3分)

石油不仅在陆地上能种植,而且在海洋中也同样能够“种植”。科学家发现海洋植物海藻中的脂类含量达67%以上,因此科学家将海藻精炼成类似汽油、柴油等的液体燃料用于发电的开发研究。美国能源部和太阳能研究所利用生长在美国西海岸的巨型海藻,成功地提炼出优质“柴油”。

4.在文章所介绍的几种人造石油中,哪一种是最好的,为什么?(3分)

答案:

1.(4分)细菌造油;种植石油。

2.(3分)B(A“到2l世纪末,地球上的石油资源会被开采殆尽”只是猜测;C“很短的时间内大规模地制造出石油”说法错误;D文中说“经科学家试验研究,每公顷野草可提炼1000公升的石油,人工栽培的杂交黄鼠草,每公顷可出油3000公升”,选项表达正好相反。

3.(3分)第⑧⑨段之间(1分),这一段主要是说明在海上也能够通过人工种植生产石油(1分)。承接第⑦段“石油不仅在陆地上能种植”而来(1分)。

4.(3分)种植石油(1分)。一是能够缓解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1分),二是减轻环境污染,因为这种石油最大的优点是几乎没有环境污染(1分)。

上文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中考语文试题-水葫芦之灾阅读答案,希望中考生能够好好通过核对答案提高自己的做题水平,相信大家能够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2004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 我们一样爱他们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春风中考试卷免费下载 中考语文试题-道行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行者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底线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继父阅读答案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中考语文试题-谨防数字化痴呆症阅读答案 下一条: 中考语文试题-不识字的老师阅读答案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