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中国高考研究第一人王极盛教授做客本报谈高考冲刺

高考信息 2021-05-17 248

专家名片

王极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心理学、人才学和家庭教育学专家,著有《高考成功的十大秘诀》、《揭开高考状元的秘密》等数十部高考著作,被誉为中国高考研究第一人。

 

高考成功≈实力(科学文化素质)+心态(心理素质)

 

王极盛教授说,凡事的成功都有规律可循,高考的成功也有规律。王教授从1999年到2003年每年都对全国高考状元进行一对一访谈研究,共研究了300多名高考状元和100多名状元家长,发现大部分状元都出生于普通的家庭,其中75%的状元家长是自由职业者、工人和农民,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不见得学习成绩就好,状元家长主要是有很好的教育方式。王教授多年研究高考得出一句话:高考成功≈实力(科学文化素质)+心态(心理素质)。高考不仅打知识仗,还打心理仗,考的是知识和心理的综合能力。

 

考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是硬件、是基础,心理调节状态是软件,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越是临近高考,心态越重要。

 

王教授指出,在影响高考成功的20个因素中,考生考试中的心理状态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考前状态,接下来才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但是,在对4万多名中学生和几千名家长、老师做过心理健康测试后,王教授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近三分之一的家长、老师心理有问题。当然,王教授告诉大家不要为这个数据紧张,因为大部分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来克服的,只要方法得当。

 

调节好心态,高考成功了一半

 

要想考生心态好,家长、老师心态也要好,有90%的学生觉得考不好对不起父母,十个学生有九个压力来自家庭。那么,家长、老师和考生如何来调节心态呢?在这最后冲刺的二十天里和6月7日、8日那两天里,应该做些什么呢?王教授除了在讲座中几乎手把手地教大家学会“王极盛心理健康操”之外,还教授了另一种很有效的调节方法,那就是做到这十六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强化信心: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是精神支柱。做到:第一,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第二,不要攀比,不要比别人,自己比自己;第三,不要迷信,家长不要领着考生到处去烧香拜佛磕头;第四,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总是很紧张,就在书桌上角放上写着“沉着”两字的纸张,不断暗示自己要“沉着、沉着、沉着”;第五,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定有力,速度可比平时快四分之一,王教授说这一着很有利于调动考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优化情绪:第一,以平常心对待高考;第二,让孩子学会深呼吸,要领是缓慢地有节奏地吸气,再缓慢地有节奏地呼气;第三,右手大拇指按摩内关穴,缓慢地有节奏地按顺时针方向按36次;第四,语言诱导放松法,晚上临睡时,站着、闭眼、默念:“头顶松、面部松、后脑松……足心松”自上而下放松;第五,积极的想像,多想高兴事。

 

进入状态:第一,不要自我加压,按照老师指导的做就足够了;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考试,这种练兵对高考十分有利;调节好生物钟,每天坚持11时之前上床睡觉;第四,练练手、热热身、找找感觉,要按考试的顺序来复习,比如数学、语文在上午考,英语、综合科在下午考,近阶段就要安排上午读数学、语文,下午读英语和综合科目。还有,这20天里每天都要适当做卷子,做以前做过的卷子,一做就会,信心就来了;第五,6月6日晚上不要提前睡觉,原来几点睡,这一晚也几点睡。

 

充分发挥:第一,战略上藐视试卷、战术上重视试卷,不要轻视简单题;第二,要考虑考试的策略与技巧,答卷不要太潦草,也不要太慢,还有一定要先做简单题,不要一下子就做难题,万一难题答不出来,情绪会受影响;第三,审题时要准、快,最好每题看两遍;第四,建立知识的网络和体系;第五,训练发散性思维,面对一个问题快速得出多种答案。

 

二十天里十个复习要诀

 

最后的二十天,如何复习高考呢?王教授说要掌握“小目标、大步子”的复习策略,有十个要诀:第一,要争取20天内每科成绩比平时提高3至5分;第二,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第三,要解决偏科问题,特别是数学科要补上去,高考试卷难易比分为30%易题、50%中难度题、20%才是难题,所以要把易题和中难题搞定;第四,强化强项、淡化弱项;第五,打效率战,不断提高答题效率;第六,要充分利用每天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在临睡前的半个小时和早晨起床后的半个小时,把当天的复习要点在脑子里过一遍;第七,文理科交叉复习;第八,重点看看过去做错的题,预防重复犯错;第九,跟着老师走;第十,学会放弃,比如6道题要在一小时内完成,而你只完成了4道题,还有2道做不出来,那就果断放弃,别浪费时间。

 

报对志愿,就是给高考加分

 

王教授说;“报对志愿,就是给高考加分。这二十天里,家长要动起来,对填报志愿做到情况明、办法多。”第一,要收集高校信息,特别是打算报考的高校,家长要多跑多问,收集信息后再进行整理、讨论,最后以孩子的意愿为准;第二,要做到知己知彼,这主要是针对考试后的估分,估分准了,志愿才能报得准,孩子估分后,最好找任课老师再估一遍,要看看孩子的成绩在学校、在全市的排名位置;第三,填报第一志愿要尤为慎重,要做到第一志愿成功率达到95%,因为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小,高校一般对第二志愿的考生要求很苛刻,更不要说第三志愿了;第四,第二志愿与第一志愿至少要差30分以上,同样学校的不同专业也要有分数差;第五,孩子成绩高,要报好的大学,即使是差的专业也没关系,因为现在高校里每年有一定名额允许调整专业。孩子成绩较低的,选较冷门的学校和专业,报大学分校录取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类分校录取分数线低;第六,现有的文科专业也招理科考生,所以理科生也可填报文科大学。

 

听众感言

 

老师:实践中要因人而异

 

本次王教授讲座的听众更多的是学生家长,告诉学生家长在高考前的半个月,家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是,很多中学的老师也来了,他们的认真程度不亚于家长们。某中学老师在谈到自己此行的收获时说,王教授的心理调节方法,其实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法,心理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果真的按照他所传授的方法去实践,应该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在问及自己在学生心理调节工作中与王教授的方法是否有冲突时,他说,王教授的方法是一套系统性的东西,自己在平常中,更多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采取什么方法都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有一种系统性。王教授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权威性的东西,如果刚好有学生的情况符合的话,以他专家的权威性和理论的实用性,应该会有效果。“但由我先从教授这儿学了,再教给学生,这样子的话效果恐怕不会很好”。

 

(林月桃)

 

家长:我找到了适合女儿的方法

 

现场座无虚席。很多学生家长早早就来到了,掏出纸和笔放在膝盖上候着。

 

李爸爸也很早就到了,膝盖上也一样放着纸和笔。他说,女儿要高考了,但是心理调节得并不怎么好,晚上非得熬累了,才能入睡。而且越睡不着,心里面就越是惦记着高考,就越是紧张。当父亲的想帮忙,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生怕自己过多的关心会让女儿分心,无形中给她增加压力。所以,希望通过这次王教授的讲座,能够知道到底该如何去关心、帮助女儿。

 

连续两个多小时,李爸爸一直在认真的做着笔记,王教授的心理健康操,他不仅反复练习学会了,还在纸上详细记录了动作要领。他说,从这次讲座中收获颇多:“要不是王教授的讲座,还真没发现我们作为家长的,平时该做的,都没怎么做,而不该做的却做了很多。比如说,女儿从小就想考浙江大学,自己也很支持。虽然自己在平常的谈话中并没有要求她非浙大不可,但却常流露出希望她能考上浙大的表情,这无形中肯定给她施加了压力。”

 

会后,李爸爸告诉记者,针对女儿的情况,他已经找到了适合女儿的心理调节方法。 (林月桃)

 

当场示范

 

王极盛心理健康操

 

虽然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但是坐在台下的家长们并不因此而感觉厌烦。相反,王教授当场示范的心理健康操,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兴趣。大家一起来学操:

 

口中念着“健、美、幸、福”四个字,双手对应着做操。“健”:伸出右手,除了大拇指,其余四指自然弯曲;“美”:四指弯曲九十度;“幸”:四指张开而后往里收缩,共有三个动作??张开、握住、张开;“福”:手握拳往里收回而后推出。

 

王教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生怕有的学生家长坐后排看不清楚,他还走到每一个过道进行示范。家长们像学生一样,很认真地跟着王教授一遍又一遍地做,生怕有哪个动作做得不够规范。

 

王教授告诉家长们,这种心理健康操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要上厕所的时候可以做,饭后可以做,在办公室里面也可以做,父母和孩子可以一块做,孩子心情好,读书效率自然就高。

 

王教授现场示范的动作还有内关穴按摩法和深呼吸法。这种既讲又演的讲座深受听众喜欢,整个现场没有高考的硝烟,只有迎考的轻松。(林月桃)

专家锦囊

 

 

现象1

 

家长陪考生上考场

 

送孩子上大学、进高校成为中国亿万家长的愿望,高考更是牵动他们的心,大约有50%到70%的家长护送孩子上考场,甚至出现了一个考生九人护送的现象。

 

建议:没有特殊情况,家长不要陪孩子上考场

 

家长这样做只会干着急、瞎帮忙、帮倒忙。没有特殊情况,家长不要陪考生上考场,这只会给考生增加压力。北京有一位考生,上考场时有9位家长陪着,结果,数学模拟考试时的成绩是120分,高考却只考了58分,你说,一个孩子带着九个大人的愿望,他能没有压力吗?一看到不会做的题,就想到外面有九个大人等着,想着他们失望的表情,越想越对不住家长,越想心越慌,哪有心思做题呢?

 

现象2

 

复习阶段,家长鞍前马后地陪着

 

复习阶段,有的家长干脆请假陪读,端开水送毛巾,忙得不亦乐乎,一有个异性电话就审问个没完,或者没完没了地唠叨、敦促。

 

建议:家长要走出五个误区,不该做的不要做

 

这五个误区是:过分关注的误区、过分监督的误区、过分期待的误区、只重视孩子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误区、只言传不身教的误区。

 

现象3

 

经过调节,考生进考场时情绪还是紧张

 

有的考生试过了多种调节方法,如深呼吸、语言诱导法等,进考场时仍然很紧张。

 

建议:快速调节心态三部曲

 

第一曲:从家到考场的路上要主动问老师好、同学好,你好他好大家都好,你能不好吗?第二曲:进入考场问监考老师好,监考老师就会微笑地问你好,因为监考老师的友好回应,你的心情就不再紧张了。第三曲:走到座位坐下,用右手大拇指按左手内关穴,闭上眼睛默念三遍“我一定成功”。 (马力 年月)

 

孩子冲刺阶段,

 

家长五要五不要

 

五要:情绪要稳定、家庭气氛要温馨、对孩子要说这么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饮食卫生要搞好、还要帮助孩子检查各种用具是否备齐。

 

五不要:不要规定孩子考什么大学、不要规定考多少分、不要讨论报考志愿的事、不要对孩子的成绩老问个不停、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送孩子上考场。

 

 

 

(厦门日报)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如何保持良好状态迎接高考?以下几条建议参考 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4)》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白娅倩”又丢准考证 实为不法分子传吸费电话 看看2015状元郎都青睐哪些大学? 今年高考提前20分钟入场 2005:《厦门日报》--今年我省高考作文是非成败总点评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高考信息资讯

上一条: 厦门日报:我省高招音体美专业分数线划定 下一条: 辽宁2021高考考生考前第14天开始接受每日健康状况监测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