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初⼀下册⽣物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2021-07-23 230

第⼋章 ⼈体的营养
第⼀节 ⼈类的⾷物
⼀、⾷物的营养成分:
检测蛋⽩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反应;检测维⽣素C⽤吲哚酚试剂,呈现褪⾊反应。
⾷物中的六⼤类营养成分包括:⽔、⽆机盐、糖类、脂肪、蛋⽩质和维⽣素。
“三⼤产热营养素”: 糖类、脂肪、蛋⽩质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物中营养成分的作⽤:
⽔:约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机盐:占体重的4%,构成⼈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钙、磷(构成⾻骼和⽛齿)、铁(构成⾎红蛋⽩);
糖类:⼈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蛋⽩质:构成⼈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体⽣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素:不参与构成⼈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体⽣命活动起调节作⽤。
夜盲症—--缺维⽣素A;佝偻病—--缺维⽣素D;脚⽓病—--缺维⽣素B1;⼜⾓炎、⽪炎—--缺维⽣素B2;坏⾎病
—--缺维⽣素C;
第⼆节 ⾷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从上到下):⼜腔、咽、⾷管、胃、⼩肠、⼤肠、。
它具有容纳、磨碎、搅拌、运输的功能。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这些
酶促使消化管中的⾷物分解)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解成可吸收的⼩分⼦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物中的⽔、⽆机盐、维⽣素,以及⾷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分⼦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
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细胞进⼊⾎液的过程。
淀粉在⼜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肠内最终分
解为氨基酸。脂肪在⼩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最终消化为⽢油和脂肪酸。
⼜腔、咽、⾷管⽆吸收养分的功能 ⼩肠:吸收绝⼤部分的营养物质
⼤肠:吸收少量的⽔、⽆机盐和部分的维⽣素 胃:吸收部分的⽔和酒精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肠,⼩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段,环形皱襞、⼩肠绒⽑增⼤消化和吸收的⾯积;
2)绒⽑壁、⽑细⾎管壁只由⼀层上⽪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质、脂肪。
第九章 ⼈体内的物质运输
⼀、⾎液的组成和功能
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液可分为⾎浆(上层淡黄⾊的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
原)和⾎细胞。⾎细胞可分为红细胞(下层暗红⾊)、⽩细胞、⾎⼩板(两层交界处很薄的层⽩⾊物质)。⾎浆
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90%),⾎浆主要功能是运载⾎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检查项⽬ 形态结构 正常参考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RBC) ⽆细胞核、圆饼状 男:5.0×1012个/L
⼥:4.2×1012个/L 运输氧的功能 数量过少引起贫⾎,多吃⼀些蛋⽩质和铁含量丰富的⾷物。
⾎红蛋⽩
(Hb) 含铁蛋⽩质,呈红⾊,决定了⾎液的颜⾊ 男:120——160g/L
⼥:110——150g/L 在氧含量⾼的地⽅与氧结合,在氧含量底的地⽅与氧分离。
⽩细胞
(WBC) 有细胞核
结构多种 (4—10)×109个/L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 发炎时,数量会增加。
⾎⼩板
(PLT) 形状不规则,⽆细胞核 (1—3)×1011个/L ⽌⾎和凝⾎的作⽤。 过少:流⾎不⽌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型,输同型⾎为原则。(输⾎时若⾎型不合,受⾎者体内红
细胞会凝集成团。)
第⼆节:⾎液循环
⼀、 ⾎液流动的管道——⾎管
类型 分布 功能 结构特点
管壁 弹性 管腔 ⾎流速度
动脉 ⾝体较深处 把⾎液从⼼脏送往全⾝ 厚 ⼤ ⼩ 速度快
静脉 ⾝体深层或浅层 把⾎液从全⾝送回⼼脏 较薄 ⼩ ⼤(四肢⾎管内有瓣膜) 速度慢
⽑细⾎管 全⾝各外 ⾎液和组织细胞在此进⾏物质交换 极薄(仅由⼀屋上⽪细胞构成) ⼩ 极⼩ 极慢(只允许
红细胞成单⾏通过。
⼆、⾎液运输的动⼒器官——⼼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
⼼脏四腔与连接的⾎管:
左⼼室——主动脉 右⼼室——肺动脉 左⼼房——肺静脉 右⼼房——上、下腔静脉
左⼼室的壁最厚。
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向、保证⾎流的⽅向:
位置 开放⽅向 保证⾎流的⽅向
房室瓣 ⼼房与⼼室之间 向⼼室开 ⼼房 → ⼼室
动脉瓣 ⼼室与动脉之间 向动脉开 ⼼室 → 动脉
静脉瓣 在四肢静脉内 向⼼脏⽅向开 静脉 → ⼼房
⼼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Х⼼率(75次/分)
每分输出量也叫⼼输出量,它是衡量⼼脏⼯作能量的⼀项指标。
⼼动周期(0.8S)=60秒(⼀分钟)÷⼼率 ⼼脏每收缩和舒张⼀次为⼀个⼼动周期。
在⼀个⼼动周期中,舒张期⽐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 有利于⾎液流回⼼脏
2)使⼼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的途径:左⼼室→主动脉→全⾝各部及内脏⽑细⾎管→上、下腔静脉→右⼼房
肺循环的途径: 右⼼室→肺动脉→肺部⽑细⾎管→肺静脉→左⼼房
1)各循环都是从⼼室开始的,终⽌于⼼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流回的是静脉⾎;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流回的是动脉⾎
3)两个循环同时进⾏,最后在⼼脏汇合,形成⼀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组织细胞⽑细⾎管处:⾎液由动脉⾎变成静脉⾎
在肺部⽑细⾎管处:⾎液由静脉⾎变成动脉⾎
5)⼼脏左侧流动脉⾎,右侧流静脉⾎
三、⾎压与脉搏
⾎压:⾎液在⾎管内向前流动时,对⾎管壁产⽣的侧压⼒。
我们通常所说的⾎压是体循环的动脉⾎压。
它的表⽰⽅式:收缩压/舒张压.
可⽤⾎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千帕来表⽰。
⼼脏收缩时,动脉⾎压所达到的数值,叫收缩压。⼼脏舒张时,动脉⾎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
健康成年⼈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第⼗章 ⼈体的能量量供应
第1节 ⾷物中能量的释放
⼀、⾷物中储存能量
1、热价:每克⾷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2、糖类:17.15KJ
蛋⽩质:23.43KJ
脂肪:38.9KJ
3、⼈体⽣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糖类,其次为脂肪。
⼆、细胞通呼吸作⽤释放能量
1、⽣物细胞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
2、呼吸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命活动提供动⼒。
第2节 ⼈体细胞获得氧⽓的过程
⼀、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1、⼈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咽、喉、⽓管、⽀⽓管)是⽓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与外界进⾏⽓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个,由细⽀⽓管的树状分⽀和肺泡组成。
3、⿐——⿐腔(算黏膜——丰富的⽑细⾎管和黏液腺):使吸⼊⿐腔的空⽓空得温暖、湿润。
4、咽和喉
(1)咽:⽓体和⾷物的共同通道。
(2)喉:由软⾻和声带组成。
5、⽓管(⽀⽓管):由C形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有纤⽑,纤⽑摆
动将黏液推向喉的⽅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痰)
6、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肺泡:①肺泡数量多,总⾯积⼤ ②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细⾎管和弹性纤维 ③肺泡壁和⽑细⾎管 壁薄
,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体交换。
⼆、呼吸运动与肺通⽓
吸⽓: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肺容积增⼤,肺内⽓体压⼒相应下降,⽓体吸⼊;
呼⽓: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肺容积减⼩,肺内⽓体压⼒相应上升,⽓体排出。
概念 实现⽅式 表⽰⽅式 结果
肺的通⽓ 外界与肺泡之间进⾏⽓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 呼⽓与吸⽓
肺的换⽓ 肺泡与⾎液之间进⾏氧⽓和⼆氧化碳的交换 ⽓体扩散 氧⽓
肺泡 ⾎液
⼆氧化碳 静脉⾎变动脉⾎
组织⽓体交换 ⾎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的氧⽓和⼆氧化碳的交换 ⽓体扩散 氧⽓
⾎液 组织细胞 ⼆氧化碳 动脉⾎变静脉⾎
第⼗⼀章 ⼈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1节 ⼈体产⽣的代谢废物
1、 排泄是⼈体将代谢废物如⼆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和⽆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 ⼈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氧化碳、⽔、⽆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3、 ⼈体排泄的途径:
1)排汗(⽪肤):⼀部分的⽔和少量的⽆机盐、尿素
2)呼⽓(呼吸系统):⼆氧化碳、少量的⽔
3)排尿(泌尿系统):绝⼤部分的⽔、⽆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4、排泄的意义:
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调节体内⽔与⽆机盐的含量平衡
3)维持细胞⽣活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输尿管:输送尿液
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脏可分为:⽪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括肾⼩体和肾⼩管。
肾⼩体由肾⼩球和肾⼩囊组成,主要分布在⽪质;肾⼩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三、尿的形成
1、⾎液((⽔、⽆机盐、尿素、⾎细胞、⼤分⼦蛋⽩质、葡萄糖)
肾⼩球的滤过(⾎细胞、⼤分⼦蛋⽩质)
在肾⼩囊腔形成原尿(⽔、⽆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管重吸收(⼤部分⽔、全部葡萄糖、部分⽆机盐)
形成尿(⽔、⽆机盐、尿素、尿酸等)
肾⼩球的过滤作⽤:除⾎浆中的⾎细胞和⼤分⼦蛋⽩质以外,⼀部分⽔,⽆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
过肾⼩球和肾⼩囊壁滤过到肾⼩囊腔内,形成原尿。⼈体每天⼤约形成150升原尿。
肾⼩管的重吸收作⽤:原尿经肾⼩管时,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和部分⽆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管周
围的⽑细⾎管中。余下的⽔、⽆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每天排除的尿液⼤约为1.5升。
2、⾎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较
⽔ 蛋⽩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机盐
⾎浆 900—930 70—8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四、尿的排出:
尿道(排出体外)膀胱(暂时贮存)输尿管肾脏(产⽣尿液)
五、排尿的意义:
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且对调节体内⽔分和⽆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的正常⽣理功能,也有重要的
作⽤。
第3节 ⽪肤与汗液分泌
⼀、⽪肤的结构(⽪肤也是代谢废物的器官)
1、⽪肤的附属物:⽑发、汗腺、⽪脂腺、指(趾)甲等。
⽑发:保护⽪肤、保持体温
汗腺:分泌汗液
⽪脂腺:分泌的⽪脂可以滋润⽪肤
指(趾)甲:保护指尖
2、表⽪:由上⽪组织构成。没有⾎管。分⾓质层和⽣发层。
⾓质层:防⽌体内⽔分过分散失。脱落的细胞称为⽪屑。
⽣发层:可以分裂产⽣新细胞。
3、真⽪: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肤有⼀定的弹性和韧性。内有丰
富的⾎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汗液的形成与分泌:(对体温调节有作⽤)
1、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
2、汗腺:分泌部和导管两个部分。
3、当环境温度较⾼时,汗腺周围的⽑细⾎管扩张,⾎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管中吸收的⽔、⽆
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初⼀下册⽣物知识点(北师⼤版) 初⼀下册⽣物知识点浙教版 初⼀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北师⼤版 北师⼤版初⼀下册英语知识点 初⼀地理下册知识点(北师⼤版) 浙教版初⼀下册⽣物知识点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北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下一条: 北师⼤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整理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