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职业学校 2021-12-02 218
舒城职业学校安徽舒城县“十五”期间教育工作主要成就是:
舒城县地处安徽中部,江淮之间,大别山东麓,巢湖西滨。全县辖21个乡镇,490个行政村,人口98万,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是集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舒城西周定为舒国,汉高祖4年(公元前203年)置舒县,唐开元23年(公元735年)设舒城县。千百年来,舒城这块土地曾哺育了西汉著名教育家文翁、三国名将周瑜、北宋画家李公麟等风流人物,也培育了两院院士刘有成、宋家树等当代英才。舒城地理位置优越,是大别山门户和皖中重要走廊。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206和105国道贯穿境内,6条省级公路连接四方。水运航道可直达巢湖,通往沿江各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示范县、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试验县、全省信息化建设试点县等称号。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490所,其中普通完中11所,职业高中2所,初级中学48所,小学426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私立学校1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17万人,全县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到“十五”末均保持在99%以上的高水平。
“十五”是新世纪开局的五年,也是我县教育保持持续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五年。概括起来,“十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主要在五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信息技术教育成绩突出
1、信息技术教育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380万元兴建了舒城县电教大楼。投资41万元,建成了舒城县教育信息中心网站和教育局机关局域网,同期接入10兆光纤宽带并联入国际互联网;成功地申请到国内三W域名,设立了舒城教育信息主页,开辟了舒城教育国际互联网宣传窗口,成为省内首家有网站、有主页、有域名、配置完整、档次较高的农村县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站。投入20万元,为各股室配置了较高档次的联想商用办公计算机,实现了办公信息化。投入57万元,建成了舒城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电教中心培训基地,被六安市教育局命名为“六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舒城电教中心培训基地”,承担全市部分县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任务。硬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为全县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设施基础。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截止2005年年底,全县中小学装备各类微机3463台,建计算机教室68个,建多媒体教室17个。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了全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到江苏等地考察了先进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情况,参与了省厅组织的教育局长、省市示范校校长等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中心基地对全县800多名教育管理干部进行了培训,对全市部分县区的1200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1、充实教师队伍。“十五”期间,通过公开招考的办法共选招教师250名;同时,采取与应届大学生签约办法共录用教师128名,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04年,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师德教育活动,召开了空前的千人大会。县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试行)》。2005年,又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师德建设年活动。“十五”期间,全县共有3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90名教师荣获省、市级优秀教师称号,3名教师获得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3、加强教师培训。2002年,全县7000多名中小学教师第一轮职务培训任务全部完成。从2003年起,以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职务培训全面展开。分别与南京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共有近200名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并获得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4、加大对 教师的处罚力度。2004年,我县对21名擅自离岗一年以上的教师发出了责令返校通知书,对14名未按期返校的教师,依法作自动离职处理,师德师风建设得到规范和加强。
三、教育教学改革成功推进
1、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2001年,以“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全员聘用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四制”改革在全县有序展开,并实行评聘分开试点工作。2003年起评聘分开全面推广。2004年起,教职工30%津贴开始与绩效挂钩,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
2、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001年,为适应税费改革新体制,我县撤销原乡镇教育办公室,成立了乡镇教育指导组,定编定人,减员增效。2002年起,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当年开始,中小学教师工资以县统一打卡发放,彻底杜绝了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4年,我县撤销了乡镇教育指导组,成立了乡镇中心学校、 育经费收支和教育人才管理(简称“一破三立”)。
3、办学体制改革取得突破。2000年,县政府与北京铁军土方工程公司签订协议,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由铁军公司出资建设安徽晨光学校。2001年该校建成并开始招生。目前,该校在校生达1000多人,是皖西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县社会力量举办基础教育的成功尝试。“十五”期间,我县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达131所,已成为我县幼儿教育的主体力量。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幼儿教育的同时,我县对民办教育机构依法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对民办教育机构进行考核认定,并对考核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颁发了办学许可证。
4、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新成果。2001年,桃溪中学成功地吸收社会资金兴建学生公寓,之后又社会化经营学生餐厅。此后龙河中学、南港中学、汤池中学等学校均采用竞标办法,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2003年,我县新课程改革在一中、二中、附小、实小部分学校试点,2004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
四、危房改造工程成就斐然
2001年,经县房屋鉴定办公室鉴定,全县中小学危房总面积为10.5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万平方米,C级危房3.9万平方米,B级危房1.5万平方米。
2001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3年危房改造工作开始实行“五统一”,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危改工作领导组。为保证全县危改工作规范有序运作,县危改领导组制定印发了《舒城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办法》、《舒城县中小学校危房改造项目工程招投标实施办法》等重要文件,规范和指导危改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各种危改资料,在省内首家完成了危改电子档案的制作。
自2001年实施危改工程以来,全县共实施危改工程项目301个,共改造危房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8.7万平方米,B、C级危房3.3万平方米,全县共投入危改项目资金684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专款2663万元,县级配套资金3677万元,其它配套资金以及吸引外资等投入500万元。全县中小学校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在全面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同时,我县新征地8亩,投资250万元兴建了特殊教育学校,改变了原舒城师范、实验小学、特教学校“一园三校”难以管理的状况。2005年,我县又引进项目资金180万元,动工兴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基地保障。
我县危改工作坚持与校园规划相结合、与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后勤社会化改革相结合的做法得到了省教育厅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03年,省教育厅厅长陈贤忠来我县视察危改工作时指出,舒城县危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真正体现了舒城县人民政府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我县先后被省市危改领导组授予危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省危改工作领导组多次奖励。
五、示范学校争创成果显著
1999年底,舒茶职高成功步入省级示范职高行列,填补了我县省示范校的空白。2000年,舒城中学又成功地跨入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的行列。自此之后,我县又有舒城一中、千人桥中学、桃溪中学、龙河中学、汤池中学、城关三小、城关幼儿园先后争创成为市级示范校(幼儿园)。目前全县共有2所省级示范校,7所市级示范校(园),全县教育层次得到快速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舒城职业学校有多大? 舒城职业学校怎么样? 舒城职业学校有哪些专业? 舒城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如何?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舒城职业学校资讯
上一条: 舒城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