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闻 2025-08-26 8
近日,东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东莞市教育局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公告(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显示,东莞市的中考发生了诸多变化:东莞中考总分从800分,拟调整为680分;生物、地理成绩将不纳入总分;化学分数的权重比例也由0.8下降至0.6,即满分计入总分时,从80分下降至60分。
九派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已有多地中考改革调整了对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四门学科的要求。
8月25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九派新闻,减少中考计分科目,或者调整科目分值、权重,是为学生减负的措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计分的科目,学校、学生和家长会重视吗?中考不考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而高中要让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门科目中选科(6选3或者6选“1+2”),初中学习如何与高中衔接?
他表示,一方面要推进中考考试评价改革,另一方面,要改革对初中学校办学的评价,不能再用升学率评价初中办学,不能因追求升学率而纵容初中违规办学。
【1】多地中考“瘦身”,生物、地理、化学不再计入中考分数
部分地区选择将计入中考成绩的科目减少,如北京、西安、河南、长沙。
北京2025年中考政策显示,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510分,计入成绩的统考科目6门,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体育与健康。这也意味着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小四科”不计入总分。
河南中考中,生物和地理不再计入总分。据河南省教育厅官网,2025年的中考政策显示,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学、地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为全省统一命题考试,生物学、地理学科由地市确定组织方式和等级划分比例。
西安也缩减了中考计分科目。据西安市教育局发布的中考改革新政,决定从2026年起,将原有的中考计分科目数量从10门下调为7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康不变,化学、生物、地理不再计入中考分数。
长沙则从2025年起,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
考试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物理、化学、历史、体育与健康,成绩以分数呈现。其中体育与健康分值为40分,自2026年起提高至50分。考查科目包括生物学、地理、信息科技、艺术(音乐、美术)、英语口语和物理、化学、生物学三科实验操作(以下称实验操作),成绩以A、B、C、D等第呈现。
也有地区在不调整科目和总分的情况下,调整各科目的权重。如广州计划于2027年起,在中考录取计分科目保持8科不变、总分810分不变、文理科占比不变的基础上,在文科、理科组成结构上进行分值调整,语数英三主科适当提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化学科目适当减分,物理、体育与健康科目分值保持不变。
【2】老师:支持改革,有利于学生减负
不少家长不理解为何要进行这种改革,也担忧不考的科目(如化学、地理等)会被边缘化,落到音乐课、美术课的地位,但高考中,化学、地理又是十分重要的科目。
教了多年初中化学的王老师十分支持这种改革。他告诉九派新闻,初中学习的内容以记忆为主,在初中为了考试强行上难度,不仅对初高中衔接无益,学生上了高中得对之前的知识体系打碎重组,还会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抵触心理,得不偿失。
在初中当班主任多年的张老师虽然担忧这种改革会导致不考的科目边缘化,“学生和家长都很现实,不考的科目、对升学无益的科目,自然不会下太大功夫。初中生也很累、很忙的,自然会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计分的科目上。”但他也支持改革,“学生亟需减负,现在孩子真的太累。”
多地改革的文件中也提到,改革的目的包括“适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注重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等。
广州的《2027—2029年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到,综合考虑与新课程改革方向相衔接、与新高考分值结构相衔接,夯实语数英学科基础,注重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如逻辑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为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奠定基础,适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因素。
长沙《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到,本次中考中招制度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一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设置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和分值,不断提高中考命题质量,落实减负提质。二是完善高中录取规则,整合高中录取批次,优化指标生分配办法,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加快高中内涵建设行动,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有序提高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缓解人民群众升学焦虑。四是统筹推进“双减”落地和教育质量提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强调,各地应谨慎简单模仿,教育改革不能忽视地区间客观条件的差异。但未来中考政策在考试和招生上会有一些调整,优化考试科目,命题将更加灵活,反刷题、去模式化。
【3】专家:不能再用升学率评价初中办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减少中考计分科目,或者调整科目分值、权重,是为学生减负的措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计分的科目,学校、学生和家长会重视吗?中考不考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而高中要让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门科目中选科(6选3或者6选“1+2”),初中学习如何与高中衔接?
他认为,这其实是以应试化思维对待中考与初中学习出现的问题。应试化思维,就是“考什么才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学,或者少教少学。解决这一问题,既要进一步深化推进中考改革,更要推进初中规范办学,建立对初中办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督促所有初中学校扭转升学教育模式,给每个初中生完整的初中教育。
我国从2016年启动的新中考改革,核心原则是“全科开考,两考合一”。这一设计的出发点是,既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又减轻学生的升学考试负担。
但从现实看,依旧存在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的学科受到学校、学生重视,没有纳入计分科目的学科不被重视的问题。基于此,在推进新中考改革初期,很多地区采取的做法是,除按教育部要求,把语数外体4科作为中考计分科目外,还把其他大部分初中学科均作为中考计分科目,中考计分科目最少的有8门,多的则达到10门,但这遭到家长的质疑,认为增加学生的学习与考试负担。
减少中考计分科目,是在中考改革过程中,进行学科调整、优化。可由于现实存在的应试化倾向,如何让学校和学生重视不计分科目,这一问题又凸显出来。这就像把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纳入之后出现应试体育的问题,而不纳入,同样由于应试化因素,学校和学生就不重视体育。
这也让中考改革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而摆脱这一困境,一方面要推进中考考试评价改革,另一方面,要改革对初中学校办学的评价,不能再用升学率评价初中办学,不能因追求升学率而纵容初中违规办学。
当前中考考试基本采取结果性评价方式,即用一次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学科成绩评定,包括体育中考也是如此。结果性评价易于操作,简单高效,却容易导致学校、学生以应试思维对待考试。对于中考计分科目的考试评价,要探索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如把平时学习成绩作为评分的一部分,采取开卷与闭卷结合的考试方式等。上海中考的历史、道法(道德与法治)两科就是平时成绩30分,考试成绩30分,考试采取开卷方式。
对于当前初中学生的升学压力、考试负担问题,也要有理性认知。在高中存在普职分流、普高学校办学质量差异大(各地都有重点高中制度)的情况下,不管怎么改革中考考试,都难以减轻学生的升学负担。要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就必须调整高中发展战略,包括取消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制度,推进职普融通,实现高中均衡发展。当前,普职分流+重点高中制度,让每个初中学生都有很大升学压力,高分段学生要进重点高中、示范高中,中低分段学生担心被分流到职业学校。
而更重要的,则是要分清当前初中学校办学存在问题的性质,对不同性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不能把不依法规范办学与评价体系的问题混为一谈。不纳入中考计分的科目就不重视教学,表面上看,这是评价体系的问题,因为中考不考。而本质上,这是违规办学,没有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义务教育课程,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初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教学,而不是围着中考教学。这一问题之所以存在,是有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为追求升学率,而对违规办学视而不见,并把义务教育学科,按是否纳入中考计分以及分值高低,分为“主科”“副科”,不保障“副科”的师资与课程建设投入。
2023年,教育部网站就“关于把体育学科由副科变主科,免费发放小学体育课本的建议”作出答复。针对“把体育学科由副科教学变为主科教学”的建议,教育部表示,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科目,没有主次之分。各科目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彼此间不能替代,同时各科目又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
熊丙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是将这些科目纳入中考,进行测试、计入总分,而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地方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办学,不应看中考分数、升学率高低,而是要关注学校开设国家规定课程情况,以及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要给学生完整的有质量保障的初中教育。教育督导部门要督查各地保障所有义务教育学科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情况,对于那些不依法规范办学,开齐开足义务教育课程,用中考计分科目教学去挤占不计分科目教学的学校,要实行一票否决。如此才能扭转初中教学的应试化、功利化倾向,做到“五育并举”。
本文转载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1497988553952284&wfr=spider&for=pc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安徽一市酝酿中考改革 两学科不再纳入中考总分 东莞拟进行中考改革:科目减至8门总分降至680分 2027—2029年广州中考方案出炉 广东2024年中考时间出炉! 一地调整:中考计分科目减少3门!多地为中考减负 北京2025中考新调整!考前能拿110分?来看看北京中考分值!
点击访问更多新期教育网的 中考新闻资讯
上一条: 佛山中考新增科目等级赋分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