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香
串串香,起源于四川成都,不仅是四川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众化的体现,串串香实际上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所以人们又往往称其为小火锅。
“串串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是一种以竹签串上各种菜,将其放进滚烫的火锅中涮着吃的小吃。串串香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特色遍布于中国众多城市。
甜水面
甜水面的面条是用手工将面揉成团后擀成将近1厘米厚度的面饼,然后切成同样宽度的面条—或者说,应该叫 “棍棍面”更贴切一些。抓住面条,抻长成约半厘米直径的面条,煮到刚刚熟,便捞起来晾凉。加一点菜籽油拌均匀,以防面条沾粘。久经揉搓的面条筋斗非常的好,一根面条有大约30到50厘米的长度,三四根面条就可以装满一碗了。
肥肠粉
肥肠粉是四川省成都市众多地方传统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品种之一,主要材料有红薯粉,辅料有肥肠、菜籽油、干红辣椒、花椒、酥黄豆等。肥肠粉麻辣鲜爽,色红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肠既可作为小吃品味,也可权作特色一餐。肥肠粉完全具备“快餐”的特点。肥肠粉一直受到四川及全国人民的喜爱。
担担面
担担面是据说源于挑夫们在街头挑着担担卖面而得名。担担面相传为1841年一个绰号叫做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创制,因为早期是用扁担挑在肩上沿街叫卖,所以叫做担担面。担担面是将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 担担面是四川小吃中的代表性食物,为人们品尝四川小吃时的必备佳肴。
夫妻肺片
20世纪30年代,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张田政一道以制售凉拌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选用牛肉的边角料做食材,价格合适、味道好,颇受欢迎。后来,他们发现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1933年,郭氏夫妇在成都半边桥附近(今人民公园后门右侧)设店出售,店名正式取名为“夫妻肺片”,牌匾为金字黑底,由书法家赵蕴玉亲题。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最早在三国时就成街,在宋初已成为地区性集镇,是成都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主要包括洛带古镇核心保护区、金龙湖景区、宝胜原生态客家村三部分,呈现出“走进历史—回归自然—体验山水”的文化生态旅游格局。镇内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属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镇内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带会馆和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出名,是中国古代建筑“大观园”中的一支奇葩。
金龙长城
这座长城并非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而是后人的仿作。金龙长城的修建很艰苦,修建时每天大约有七八十名工人,分段修,整整修了一年的时间,砖石都是靠鸡公车推和人力背上山。没有先例,全靠自己摸索,凭肉眼沿着通道两边放白灰线。
国色天香
国色天乡乐园的建筑设计与游乐配套相得益彰,由中国馆、西班牙馆、美国集市、日本馆、意大利馆、比利时馆、德国馆、法国馆、魔幻岛九个主题区域组成,既彰显出异国风情,又带有本土文化的审美情趣。乐园面向年轻人、儿童、家庭等不同游客群,分别设置了挑战者之旅、15米高激流勇进、豪华双层转马、旋转DISCO、海洋欢乐岛等三十余项国内领先的刺激型或家庭型娱乐项目。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2009年8月,国家文化部正式确立,成都将成为国际非遗文化节的永会址,国际非遗博览园落户成都,成为非遗文化节的永久载体,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永久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人类文明之源,世界大观之始,在其不断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着源远流长的生命涵养。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于全球之先,开创纵览世界文明的东方时代。
川王宫
新场川王宫,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53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由山门、张飞殿、川王宫、关羽殿、刘备殿、三清殿和左右厢房等组成,共有房间87间,建筑面积1464平方米。新场川王宫,承载着蜀地历史,建筑本体用材讲究,工艺细腻,结构与装饰手法具有四川传统建筑的神韵,整个建筑打破了一般庙堂建筑的对称结构。
成都东站-中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
乘坐地铁2号线-中医大省医院换乘4号线-南熏大道地铁站C口出站-步行191米-地铁南熏大道站公交站乘坐温江W12路-永通路口站公交站下车-步行639米到达
成都北站-中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
步行1.7公里-龙凤山站公交站乘坐652路-地铁成都医学院站下车--步行179米-成都医学院站C口乘坐3号线-市二医院地铁站同站换乘乘坐4号线-万盛地铁A口下车-打车15元到达
中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国色天香
驾车走金石路-天香路三段-30分钟到达
中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洛带古镇
驾车走成名高速-成都绕城高速-1个半小时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