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2021-03-18 204
大家在初二学习了很多语文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中的知识后要及时的进行课下练习巩固,这样才能够彻底掌握住这些内容,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掌握语文知识有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击 溃( ) 绥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
2.形似字组词。
3.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二、阅读
(一)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6.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7.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8.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 ”。
9.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
(二)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0.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 。
11.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12.用“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13.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 ,其作用是什么?
(三)
(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14.为这则新闻补充题目: 。
15.在文中用 线画出导语部分,指出导语部分明晰地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
16.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并写出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7.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人以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看法对吗?
(四)
阿富汗儿童--我们该怎么办?
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美英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这使得本已十分贫困的阿国陷入更大的灾难与恐慌,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是阿富汗的儿童。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显示,阿富汗是世界上20多个“儿童基本生活‘严重不足’”的国家之一,其儿童受教育程度为全世界倒数第七……现在又面对美英的“反恐怖战争”,阿富汗儿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战争将导致大批无辜百姓逃离家园,沦为难民。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过程中,将会有许多儿童因卫生状况不佳、缺少干净的饮用水和生病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而死去。看着天真无邪的儿童死去,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痛心。可是阿富汗儿童目前正处在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环境里,幼小、脆弱的生命将如何承受这起人为灾难?
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但这一切都不应以伤害无辜为代价。对于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更应当优先考虑。
战争仍在继续,死亡仍未停止。愿和平的曙光早日降临在阿富汗儿童身上。
18.读了本段新闻,你认为最令人担忧的是什么问题?
19.在这次战争中,阿富汗儿童面临什么问题?
20.战争的罪恶是 。
21.针对美英对阿战争,我们的态度是 。
22.针对这次战争,想想阿富汗儿童,我们的愿望是 。
(五)
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
(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
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的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的闪电战。
一家宾馆的司机说:“(战争的)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震慑,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他们是说到做到。”
巴勒斯坦饭店的接待员说:“战争真的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做父母的都说自己的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的最新武器。
夜间袭击和新展开的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的中心。震惊不已的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的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的防空洞。
萨阿德·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
2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无辜( )
②震慑( )
24.用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其语言特点是什么?
25.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的“烟尘笼罩”、“火光点点”。
26.这则新闻表现出的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三、写作
27.发挥想像,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我军万船齐发,直逼南岸的壮观场面。
28.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消息,反映身边社会生活新面貌、新问题。
参考答案:
一、1.dí dānɡ jiān kuì suí jìnɡ è è yù cuàn
2.①锐气 税收 ②芦荻 获取 ③悲哀 衰老 ④歼灭 纤维 ⑤击溃 遗留 ⑥蓑衣 衷心
3.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②好。“不料”一词褒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时也显出了我军的神勇;③“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不一定消灭。连用两个词表现了不同的作战结果,语气准确、简洁。④“树木”是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森林”是扩大了根据地;“生了根”是根据地巩固了;“枝叶茂盛”是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体现语言的生动、形象。
4.A C D C A
二、(一)5.不料 首先 已
6.B 7.真实,及时。
8.句(1)前半句
9.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在初二语文的学习中打好基础非常重要,上文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在语文的学习中掌握技巧,取得进步。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蜡烛》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老王》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芦花荡》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蜡烛》同步练习题 下一条: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