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高考语文卷权威解析来了

高考信息 2021-07-02 489

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了,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重点考查了哪些内容?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们对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吧~

  语文试卷整体分析

  变中求稳,正面导向,发挥育人功能。

  ——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特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体现以“考”育人的自觉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

  激发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当今时代,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考不仅是为国选才的重要途径,也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引导考生关注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培养家国情怀。

  例题分析

  ①多文本阅读的考查,选择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取得了“人无我有”重大成就的相关材料。

  ②大作文第1题以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最新消息为素材,以此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

  ③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选取一则“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材料,引导考生了解和关注国家迈进“小康”社会的步伐和取得的成就。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世界的运行节奏,也改变了这一届考生原本紧张而不失规律的备考生活,但他们也因此见证了全体中国人携手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收获。高考语文积极正面引导考生从这场“特殊”的人生经历,认知责任与使命。

  注重选材的思想性,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突出素材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关注个体生命成长,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考生对语文学科内容及现实生活的思考与体验。古代诗歌考查,选取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一诗,诗人借“桃树”这一形象,构造了优美的意境,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的怜爱、思念之情。散文阅读考查,选取了沈从文具有独特的美感的《从音乐和美术中认识生命》一文。作者通过对自然万物及人世间的种种细节的观察与叙写,表达出对音乐与美术的独特理解,提醒人们重视具体事实与感官经验,去发现蕴含在平凡生活中的美与诗意。文章语言简净醇厚,韵味悠长。

  阐发经典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营养

  试卷选择《论语》和《红楼梦》的部分内容进行考查,发挥文化经典的育人价值。《论语》的考查,所选三章内容,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积极主张,提出了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等学习途径。《红楼梦》的考查,以小说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为切入点,考查对整本书的阅读情况和对人物的理解水平。

  二、考虑疫情下考生实际,注重基础考查,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今年的考生经历了因高考推迟而带来的高温酷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考虑到2020年高三备考的实际,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中,适当增加基础性题目,但保持一定数量的中档难度题目,以利于选拔。

  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增加了“语言基础运用”板块,试题从虚词用法、近义词辨析、句子基本结构、语篇衔接等角度设问,较为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基础运用能力。它与后面的微写作和大写作,从不同层面完成对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增加此板块,可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注意提高考生正确、规范使用母语的能力,注意帮助考生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

  长篇小说《红楼梦》是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必考内容。试题既要科学区分不同考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引导语文教学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阅读《红楼梦》,人物和情节是“枢纽”部分,由此既能延展到对具体细节、主要方法和语言运用的把握,也能上升为对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等的理解。晴雯是贯穿小说的重要人物之一,对其性格命运和有关情节内容进行考查,能够较好地检测考生是否真正地阅读了全书,阅读过程中是否理解了文本内涵。试题让真正读书的考生有获得感,由此引导中学语文遵循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和方法,深入开展阅读活动。

  作文第2题“一条信息”,体现了提高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理解、辨析、评判能力培养等学习内容和要求,是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积极落实。

  三、充分发挥作文题目功能,引导考生在写作中升华精神境界

  写作题是语文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两道题目构成,一道题是“微写作”,三选一,一道题是“大作文”,二选一。

  微写作

  “微写作”是北京卷的的特色之一,以考查小篇幅写作和片段写作为主,以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为重点,密切联系考生生活实际,三选一,与大作文有机配合,有效实现写作考查的目标。

  2020年的三道微写作题目,内容分别为对名著阅读认识的议论,介绍自己的一项生活技能和抒发对疫情期间快递小哥的赞扬之情。

  大作文

  大作文题二选一;以小切口,大主题的命题思路,引发考生认识个人如何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认识“每一个人”在抗击疫情以及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责任与使命;认识各部分在“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

  大作文第1题

  第1题侧重考查论述能力、理性思考水平。试题以最新的材料,即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报道为素材,选取“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一句作为写作考查的切口,引发考生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写作,例如强调“每一个”的重要:“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抗击疫情期间,每一个人都是取得这场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都具有责任和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自身价值只有在与他人协作配合、共同担当中才更具有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都是值得尊重和保护的等。

  也可反向思考,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整体性特点出发,从“系统”或“结构”的角度展开阐述: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要打好阻击战、攻坚战,各个部门需要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作用,形成合力以取得胜利。每一个部门、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条街道、每个区等,都要各负其责,担当自己的责任,只有把个体纳入到整体中才能发挥作用。如此,考生在完成写作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次责任担当、个人与集体、家与国等角度的思想认识上的洗礼和教育。

  大作文第2题

  第2题侧重考查记叙能力、形象思维水平。试题以“一条信息”为题,引导考生通过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从“一条信息”中获得的感悟,受到的影响,学到的东西等内容,从而深入思考信息时代如何面对、处理每天从手机、音视频和纸面、口头等方面,纷至沓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汲取好营养,提高辨别力,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软环境。

  例如,抗击疫情期间老师的一条微信传递了温暖,小区电梯里的一张通知启发自己意识到防疫责任,一条信息化解了二人之间的误解,橱窗里宣传的科学知识,帮助人们认清了谣言等。考生可以记叙真实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写成小小说或散文。

  试卷总结

  总之,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充分考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考生学习的特殊性,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加强素材情境与社会现实、个人生活和学科特点密切贴合,注重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强调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拓展考生个性化、创造性表达的空间,切实发挥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的积极作用。

  语文试卷试题解析

  2020年北京语文试卷多重文本阅读考查,与整套试卷考查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坚持“立德树人”、“以考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命制服务选材,具有正面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

  本题选取了一组关于“嫦娥四号登月”的材料。这一科技类话题,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科技创新动向的教育意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了解当代文化,理解复杂事理,这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2020年高考多重文本阅读的选材形式,材料减为两则,总分继续减少,减至18分。题目数量,继2018年减少为7题、2019年减少为6题之后,继续减少到5题。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答题负担。该大题起步平易,有利于考生后面的正常发挥。

  2020年的多重文本试题与往年相比,从试题考查题型看,仍然是客观题加主观题,5道题目中共有客观题4道,主观题1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主要能力基本稳定,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学生依据题目的要求或者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归纳、分析,这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日常教学要从文本出发,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文本的信息的辨析、评价、感悟能力要有所加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2020年多文本第5题,具有较强的基础性,试题情境真实、具体、丰富。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要求,确定“嫦娥四号发射前我国探月工程所取得的成就中,有两项对玉兔二号的成功产生了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写出这两项成就取得的时间、内容及其对玉兔二号的作用。这一题目,需要学生对题目中多项关键要求予以理解、确认,并以此为根据再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筛选概括,突出考查了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要求。

  文言文阅读既保持了测试材料与内容的稳定性、基础性,又在测试形式上展现了一定的创新性。

  测试材料体现稳定性、育人性。第一个测试材料选择了考生较为熟悉的史传文章,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的文字,叙事平易,描写生动,寓理于事,微言大义。材料中涉及的“三家分晋”是中国古代的重要事实,其对于从春秋到战国的时代分野具有重要意义;“唇亡齿寒”的典故蕴含古人思考,也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第二个测试材料选择的是《论语》的经典章节,内容涉及孔子关于学习的主张、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内容,潜移默化引导考生思考学习、学会学习,自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测试内容具有稳定性、基础性。6道试题的考查均指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第6题和第7题考查“志”“绝”“以”等常用词汇,第9题考查对文本整体思路的梳理概括和对文章重要细节的分析、推断,第10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的常见句式和词语的重要用法,这些试题全面覆盖了文言词汇语句理解、文本内容概括、文化经典作品基本内容整体把握等考查内容。

  测试形式稳定中有创新,凸显应用性、综合性。第7题考查文言虚词“以”,使用了对虚词解释进行判断的方法,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虚词的语法意义。第11题要求考生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韩、魏二子“我心知其然也”的动作描写,考生需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从前文中找出与心理描写相对应的动作细节。本题需要考生在具体阅读情境中,运用较长的思维链思考问题,体现了新高考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这样的测试形式回归文体特征,突出对思维的考查,不但提高了区分度,而且对一线文言文教学,特别是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第12题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论语》原文的基础上,就孔子获取知识途径中的一点谈启示。《论语》作为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有很多观点至今仍然保留着积极的思想价值。本题强调对经典文本意义的解读,渗透着对古人思想的领会与深入理解,要求考生能够结合经典名著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自己对学习、对人生的理解,展示语文才华,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内涵与实践性导向。

  文言文阅读试题启示中学语文教学,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既要培养学生在语言知识层面准确解读的能力,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其中优秀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吸收与陶冶。

  古诗阅读测试文本选用了李白的《寄东鲁二稚子》,诗词寄怀思人,由眼前景,遥寄居于东鲁的儿女,语言朴素,感情细腻,抒发了深沉的慈父之爱。诗词内容虽长,但是理解难度不大,考生又比较熟悉李白,这既利于落实考查考生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的要求,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测试内容与往年一样,注重考查考生“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分析”的能力,从诗词内容理解和评价鉴赏两个层面设置3题。2道选择题从读懂诗句基本内容到理解分析诗歌内容与特点,重视引导考生培养读懂古典诗词的能力。同时,题目融入与课内所学李白诗歌的比较阅读,体现了古诗阅读试题一向追求的综合性。简答题考查诗词中主要意象的意义与作用,考生要在诗歌整体阅读语境中分析、比较,构建逻辑合理的解题思路,在分析阐释的语言表达中展现自身的古典诗歌鉴赏水平,这既实现了对考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发展考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导向。

  诗文积累默写试题的题目数量与赋分均保持稳定,应用性考查题目数量仍然是两道题,突出诗词阅读积累的应用考查导向。前两小题的引导语注重关联学生的语文学习,侧重知识积累的考查。后两小题创设了真实的语言表达情境,考生在熟悉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情境中,引经据典地表达生活感受,这是具有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具体表现。

  今年新增必考文学经典《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考查,引导考生理解经典文化的内涵,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测试题目以晴雯的判词为考查背景材料,判词内容易于理解,且晴雯这个人物贯穿《红楼梦》全书的内容比较多,利于学生基于整本书内容作答。首次考查文学经典整本书阅读能力与水平,试题仅要求考生列举原著中的情节加以印证,而且为考生提供了选择空间,这体现出引导通读文学经典作品的意图。

  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阅读《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选自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一文。取材学生熟悉的“音乐”“美术”两个文化素材。文本阅读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文以载道”的思想,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考育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

  今年的文学类阅读体现出新高考背景下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文本认知情境的阅读体验的考查。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情境,在理解、借鉴作者通过生活视角下的“音乐”“美术”,对个人生命成长的意义来思考,领悟自己对生活、生命的感悟。能力考查聚焦文化、聚焦价值观、聚焦语文应用能力,这也正是文学类阅读的目的,即阅读对个人提升的意义——语文的人文性。在命制技术方面,命题人明确引导学生在文本情境下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试题平稳,整体难度不大。

  今年的文学类阅读考题,强调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18题考查学生通过语境来辨析语义,体现语文的工具性。阅读文本中的“音乐”“美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音乐”“美术”,而是作者对生活观察、感悟后的生命体验。学生通过在文本情境下的阅读,感受到“音乐”“美术”的外延、内涵意义的扩大,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试题整体考查学生通过文本情境,联系社会情境,调动个人情境来完成阅读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命题人通过题干的审题,如第19题,通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帮助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考生能平稳阅读,完成好后面的答题。试题第20、21题的题干,提示学生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有效控制整体难度,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判断信息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总之,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阅读,从内容到形式上继续秉持北京试卷文学类阅读命制的特点——突出文化立意和能力立意,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很好地体现了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教育;如何守正语文作为母语学习的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将语文学习转化为实际能力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2020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的第五大题表达与运用板块,很好地体现北京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与导向教学的命题原则,符合新课程、新高考整体精神。所选素材贴近考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命题方向清晰,每个试题考生都有话可说,又可以给优秀考生发挥的空间。

  大作文题中的议论文,命题素材取自当下最新科技发展,并由最新科技发展引发考生对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思考,体现出立德树人要求与核心素养立意。题目要求考生对北斗天网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展开联想和思考,切口小,空间大,使考生能够上手又可以充分发挥。既考查考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意识,又考查考生语文积累水平与思辨品质。

  大作文题中的记叙文,针对现代社会特别是课标中对于媒介素养的要求,以“一条信息”为切入点,要求考生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表达对于信息对于人作用的思考和感悟,体现出命题人对考生观察、体验生活能力的要求和叙述描写技能的表现。本题考查内容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便于取材,情境真实,利于考生现场发挥。

  微写作中名著阅读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名著阅读价值的思考,要求考生对于名著的正确阅读方式展开论述,引导考生对于名著阅读拥有正确态度,同时考查了考生思辨能力和论述能力。

  生活技能介绍的题则响应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体现出培养劳动精神与劳动能力的价值导向。考生介绍一项擅长的生活技能,如果缺少生活技能的实践体验,就无法有效介绍这些技能。这既是对考生生活体验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考生说明能力的考查。

  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性文字这一题目,直接取材自今年重大事件。快递小哥对于疫情期间社会正常运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应受到礼赞。快递这个与每个家庭密切相关的职业,考生作为深受其益的社会群体,大都有话可说亦应有深切体验。试题要求为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真实情境中应用学科能力的导向。

  第22题语言基础运用题则针对课标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要求,要求考生具备语感敏锐性,理解语言运用原理,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恰切得体表达,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本题所选素材来自扶贫攻坚一线,其表述方式与主流报刊媒体相符合,便于考生尽快进入认知情境。而选取的语言考点,则与语境密切相关,又和平时语言运用要求密切结合。试题平易,导向合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北京高考语文卷:今年语文题难度稳定不刁钻 今年高考语文卷海南卷有新变化 2024高考各省份录取分数线陆续揭晓 北京市2024年高考报名10月25日开始,细则来了 “职教高考”要来了! 北京2024年高考第一次英语听说机考开考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高考信息资讯

上一条: 专家:语文题难度略降 新高考地区现代文阅读有调整 下一条: 专家解读:2020年语文高考五大亮点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