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2021-07-16 423

【导语】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然需要。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学习感到有序⽽轻松。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家查阅。

【篇⼀】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温度

1、定义:温度表⽰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热⼒学温度.

②常⽤单位是摄⽒度(℃)规定:在⼀个标准⼤⽓压下冰⽔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叫1摄⽒度某地⽓温-3℃读做:零下3摄⽒度或负3摄⽒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盛⽔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进⾏⼯作.

③分类及⽐较:

分类

实验⽤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液体

⽔银煤油(红)

酒精(红)

⽔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有缩⼜

使⽤⽅法

使⽤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前甩可离开⼈体读数

④常⽤温度计的使⽤⽅法:

使⽤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被测液体中稍候⼀会⼉,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上⾯的玻璃管做细的⽬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两项措施的共同⽬的是:读数准确.

⼆、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英⽔晶、⾮晶体物质:松⾹、⽯蜡玻璃、沥青、蜂蜡、⾷盐、明矾、奈、各种⾦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的,并且只在液体表⾯发⽣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积⑶液体表⾯空⽓的流动.

作⽤:蒸发吸热(吸外界或⾃⾝的热量),具有制冷作⽤.

定义:在⼀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同时发⽣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压的关系:⼀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压减⼩时降低,⽓压增⼤时升⾼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便于运输.

作⽤: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服尽快⼲,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法.

⑴将⾐服展开,增⼤与空⽓的接触⾯积.⑵将⾐服挂在通风处.⑶将⾐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处.⑷将⾐服脱⽔(拧⼲、甩⼲).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温⾜够低,空⽓中⽔蒸⽓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篇⼆】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长度

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km)、⽶(m)、分⽶(dm)、厘⽶(cm)、毫⽶(mm)、微⽶(μm)、纳⽶(nm)等。其中⽶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具是刻度尺,拿到⼀把刻度尺⾸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时间

时间主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min)、⼩时(h)测试时间的⼯具有⼿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刻度尺的⽅法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篇三】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等的物理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

3.声⾳的三⼤特性:

①⾳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调越⾼。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响度越⼤。

③⾳⾊: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不同。

4.⼈们听到声⾳的基本过程:

①⿎膜的振动→听⼩⾻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脑

②颌⾻、头⾻→听觉神经→⼤脑

5.声⾳的作⽤: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们正常的学习和⽣活的声⾳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声⾳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作和学习,声⾳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不能超过50dB。

光现象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声⾳在空⽓中传播速度:v=340m/s

3.元电荷:e=1.6×10–19C

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的形成、影⼦的形成、瞄准时⽤到的“三点⼀线”、⼩孔成像等都是运⽤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然光源:如⽔母、太阳、萤⽕⾍等。

2.⼈造光源:如电灯、⼿电筒、蜡烛等。(注意:不⽉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都会发⽣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平⾯内(三线同⾯)

②⼊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i=⼊射⾓r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易错知识点:机械效率 (2016)9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苏科版初二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初⼆历史期末知识点归纳 下一条: 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仁爱版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