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初⼀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2021-07-21 116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向、⽐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向。

  3、⽐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般来说,所画范围⼤,内容简单,选⽤⽐例尺⼩,反之

,所画范围⼩,内容详细,选⽤⽐例尺⼤。⽐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例尺就越⼩。

  4、地球是⼀个两极部位稍扁⾚道略⿎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道,⾚道就是0°纬线,⾚道周

长约为4万千⽶,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N和S表⽰。0°经线又叫本初⼦午

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E和W表⽰。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

  5、以⾚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纬度。

  7、⽐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向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向

  8、地球表⾯,陆地⾯积占29%,海洋⾯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洲的名称按⾯积依次为:亚洲、⾮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洋洲。(注意看P

23图2-19和图2-20)

  亚洲和欧洲连成⼀块合称亚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洲;亚洲是⾯积的⼤洲。

  10、四⼤洋分别是:太平洋、⼤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积的海洋;⼤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脉、乌拉尔河、⼤⾼加索⼭脉和⼟⽿其海峡(沟通⿊海和地中

海)。

  亚洲和⾮洲的分界线是:苏伊⼠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西洋)。

  12、地表各种⾼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原、⼭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海拔来表⽰地⾯的⾼低起伏。绿⾊表⽰平原、蓝⾊表⽰海洋、黄⾊表⽰⾼⼭⾼原、⽩

⾊表⽰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平坦;

  ⾼原:海拔较⾼,地⾯坦荡,边缘陡峻;

  ⼭地:海拔较⾼,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起伏,海拔不⾼,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中间低。

  15、地球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量和外部

⼒量共同作⽤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圈由六⼤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

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乎全部是海洋。

  16、⼀般来说,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较活跃,最

容易发⽣⽕⼭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18、到1999年10⽉12⽇,世界⼈⼜总数已超过60亿。⼈⼜的⾃然增长主要由出⽣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的⾃然增长率=出⽣率-死亡率)

  19、⼀般来说,经济发展⽔平⾼的国家,⼈⼜的⾃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平低国家,⼈⼜的⾃然增

长较快。

  20、世界⼈⼜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

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候温和多⾬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1、⼈⼜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了**、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短缺、⼈⼜⽼龄化等问题。

  22、⼈⼜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业污染、噪声⼲扰、供⽔不⾜、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种分别是:黄⾊⼈种、⽩⾊⼈种、⿊⾊⼈种。

  黄⾊⼈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和因纽特⼈也属黄⾊⼈种。

  ⽩⾊⼈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洋洲。

  ⿊⾊⼈种分布在:⾮洲的中部和南部。(三⼤⼈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25、⽬前被联合国确定为⼯作语⾔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语、语。其中使⽤

范围最⼴的是英语;使⽤⼈数最多的是汉语。

  26、世界的三⼤宗教:

  :产⽣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

洲、美洲和⼤洋洲。

  教:产⽣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洲北部。

  佛教:产⽣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8、天⽓和⽓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某个地⽅短时间内发⽣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

  ⽓候某个地⽅多年的天⽓平均状况。相对稳定

  29、⽓候的两个要素:⽓温和降⽔。

  30、在北半球,最热⽉出现在7⽉,最冷⽉出现在1⽉。

  ⼀天当中⽓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温出现在⽇出前后。

  31、世界⽓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道)地区向⾼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32、降⽔形成的条件:空⽓中含有⾜够的⽔汽;空⽓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的主要类型有:对流⾬、地形⾬、锋⾯⾬。

  海拔每升⾼100⽶⽓温下降0.6℃。

  33、世界降⽔的分布规律:

  ⾚道附近降⽔多,两极地区降⽔少;

  中纬度地区⼤陆的西岸降⽔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少。

  34、影响⽓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初⼀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初⼀语⽂上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教版初⼀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版初⼀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教版初⼀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教版【三篇】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教版初⼀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下一条: ⼈教版2017七年级下册⽣物知识点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