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作了重点部署,为国际教育指明发展方向。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中小学校长应深入思考的问题。9月26日,清华附中与中国教育在线联合主办的“中西融合,迎接未来——新时代校长领导力高峰论坛”在清澜山学校举行,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汇聚一堂,共话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会上圆桌论坛环节,各专家就“如何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VUCA时代、高度互联互通的时代、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国际化的教育必须高质量。”中黄国际教育集团总校长,大中华IB 学校协会首任会长崔建社表示,高质量基础教育首先要保证政治正确,符合规律,国际水准。必须确保国家教育主权,政治正确,遵循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其次高质量的教育既要满足国际课程的所有要求,又要能够保证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崔建社提到,在从事IB教育20年左右的时间后,感觉IB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教育品牌,必须保证把它的标准及实施细则弄明白弄清楚,融会贯通,既要能够达到IB的要求,还要适合我们国家课程最基本的要求,合规合法。第三,崔建社强调,最好的教育,最终体现的结果是有深度、有质量、有意义、真正的、有效的学习,而好的学习最核心的是学习者,是学生们作为学习者是否具有驱动力、内驱力、能动性和内力觉醒。只有以上这三个方面都能达到,才能真正体现出高质量。
关于可持续发展,崔建社认为第一个体现在“融”,国际教育元素与中国课程要揉碎融合,长出新的东西,而不是两张皮,油水分离,应是合二为一,使其真正成为符合中国的国际化教育。第二要接地气、服水土,如果不适合中国的教育国情,再好的国际化课程也无法持久继续。最后要让孩子们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面对未来的世界,有真正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自我主见的能力,要让孩子们在错综复杂、互联互通的高度信息化社会中满怀信心的面对未来。最后,崔建社补充说,高质量的国际化教育最终应该落实在"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教?怎么评估?"上,学的内容、学的策略、教的方法、评价体系必须是高质量的,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孩子们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未来生存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应对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中小学校长应深入思考的问题。9月26日,清华附中与中国教育在线联合主办的“中西融合,迎接未来——新时代校长领导力高峰论坛”在清澜山学校举行,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汇聚一堂,共话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