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学习方法 2021-08-05 285

第一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

  1、 时间: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2、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和平解放

  1、 时间:1951年5月,和平解放。

  2、 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1、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背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目的),1950年10月(时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 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黄继光、烈火中永生——邱少云。

  3、 因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怕牺牲,以热情、乐观、勇敢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因此人们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第三课

  1、 时间: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2、 重要文件: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课

  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的成就:1、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3、试制成功第一家喷气式飞机;4、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5、武汉长江大桥建成;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7、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西北新工业基地建成。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 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五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形式: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

  形式:从1954年起,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使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第六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时间: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

  2、 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时间:1956年 2、地点:北京

  3、 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2)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 意义:“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 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重的一次严重失误。

  6、 建设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使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实现自给自足)。新型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大庆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七课

  1、 开始:1966年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的决定,成立“中央*小组”。

  1970年至1971年间,**集团策动*政变。1971年9月13日,*等人乘飞机出逃,坠机身亡。

  结束:1976年**集团的粉碎。

  2、 性质:文化*是一场错误发动,被*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 启示:经过文化*十年浩劫,人们懂得,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必须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4、 *一起冤案: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5、 1976年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性质: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意义:为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八课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 背景:后,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 主要精神: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问题的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 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1978年12月

  2、 内容:①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 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1、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党的历的冤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一系列法律:

  第九课

  对内改革:

  1、 农村的改革

  (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 城市的改革

  (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对外开放:

  1、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引发第一次沿海开放,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2、 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 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发积累了经验,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沪教版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沪教版 2017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沪教版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沪教版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沪教版 下一条: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