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信息 2024-07-10 216
专家:
殷飞,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心理健康与脑科学”江苏社科普及基地副主任
读者提问:
高考结束后,感觉我家孩子彻底放飞了自我,作息有点儿黑白颠倒,有时甚至通宵刷视频玩游戏,饭也不好好吃。高考前孩子的确很辛苦,高考后我们也能理解孩子想放松一下的心情,但看到他这么放纵自己,又担心对他的身心健康不好,有点儿让人犯愁和揪心。请问我们家长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专家答问:
这位家长反映的高考后孩子的表现可能比较普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考结束后孩子从长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神经一下子由紧绷到松弛,孩子需要一定的 性活动,或者做一些以前喜欢又不被允许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弥补性心理;二是长期相对封闭的学习与备考,让不少孩子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或者被安排好的学习和生活节奏,缺乏自己计划和安排的主体性,高考后多了很多自由时间,他们可能有点儿无所适从。当然,这也反映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孩子进行生涯教育和自主性、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面对高考后孩子的一时“放飞”,家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工作。
一是理解孩子,鼓励他们学做人生主人。
大部分高考后的孩子都已经年满十八周岁,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年人了。孩子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和决定负责,父母也要给他们充分的尊重和自主空间。经历紧张的备考后,孩子想要放松一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家长还是要学会放手,给他们尊重和接纳。同时父母也的确有责任告诉孩子,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也是要有分寸的,绝对不能只图一时的快乐而做出妨害社会和他人或者伤害自己的事情。
高考后,青少年要学会思考未来的道路和方向,延展生命的价值维度,学做人生的主人。高考前因为忙于学习,可能导致不少孩子目标相对单一,或者内驱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容易导致视野的狭窄,缺乏长远的意义感和学习动力。高考后,父母不妨和孩子做一次深入交流,引导孩子在认知上走出“被安排”的思维惯性或“教育功利主义”的误区,鼓励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树立更远大的理想和更长远的人生目标。
二是创造条件,帮助孩子进行双向探索。
高考后,马上就要面临填报志愿的问题,需要考虑很多主客观因素。孩子自身也会有迷茫和焦虑情绪,父母可以适时地帮助孩子进行自我与专业的双向探索。
一方面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总结过往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进行自身能力和特点的自我分析与探索。比如用画图的方法,让孩子画出自己十年、二十年以后想过的生活场景,再进行时间的倒推和分析,要达到这些目标,现在需要付出哪些努力或选择什么专业。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为孩子了解各专业与职业的特点创造条件,如通过聚会或参观等形式引导孩子了解亲戚朋友的职业,或通过互联网等孩子感兴趣的方式了解各大学专业情况等。
三是重拾兴趣,引导孩子找到更高级的“快乐”。
不少孩子都曾有自己热爱和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美术、乐器、旅行、户外运动等,但高考前因为学业压力,也许已经较长时间没有做这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可以在高考后鼓励孩子重拾这些健康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在真正喜欢的事情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成就感,这样他们自然就会远离那些电子产品或无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另外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伙伴一起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策划一次毕业旅行、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在这个过程中还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本文转载自:https://edu.cnr.cn/list/20240710/t20240710_526786212.shtml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现阶段异地高考政策门槛高 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高考后的心理创伤如何疗愈 高考后心理应怎样调适? 新高三如何应对脑疲劳? 教你几个妙招 高考不足百日 如何平稳度过? 营养专家分享中高考冲刺秘诀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高考信息资讯
上一条: 收到首封高考普招录取通知书,她说:要成为国家需要的人 下一条: 今起,湖北高考考生可查询投档录取状态
暂无数据